手机网投app下载-益阳新闻网
点击关闭

指数产品-资本市场对于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

  • 时间:

【丹麦反重力瀑布】

目前,滬倫通等國際化戰略業務正逐步推進,MSCI和富時羅素公司提高了A股在新興市場指數里的比例。中金所高級顧問沙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指數公司未來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比例的前提條件是,國際投資者能夠參与交易境內或境外的A股指數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

實際上,隨着我國金融開放步伐的加快,國際投資者不斷增加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其對風險管理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能否提供豐富的對沖工具,是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更重要挑戰。

年內,證監會推出七個商品期權和三個金融期權品種,衍生品標的和數量擴容力度均空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衍生品市場中,期權發展明顯滯後於期貨。2018年,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30.1億手,僅佔全球的17.6%,期權成交量佔比更是僅為0.1%。而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場內衍生品成交量共301億張合約,其中權益類衍生品成交量158億張合約,佔全球場內衍生品成交量的52%。

「衍生品的做空機制容易遭到部分人的誤解。做空機制是證券市場的必要組成部分,股票市場上的買賣、衍生品市場上的多空是一一對應、相輔相成的。只有買賣多空的充分交易,才能產生真實合理的價格。」沙石指出,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對現貨市場在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等方面重要的機制優化,也是市場波動中對現貨市場流動性的重要補充。而流動性是市場的血液,是支撐市場機制正常運轉和維繫市場信心的生命線。干預、限製做空等措施不僅無助於緩解市場波動,而且容易使市場風險累積、投資者信心下降,甚至引發流動性危機和資本外逃等嚴重後果。

多位業內人士受訪時提及,隨着金融期權陸續推出新品種,公募基金期權類投資產品或將進一步豐富,「權益+期權」「固收+期權」等公募「期權+」專戶產品有望推出。

前述期貨公司衍生品部負責人表示,滬深300指數覆蓋全市場近六成市值,是A股市場最重要的核心寬基指數。作為首只跨市場的場內股票期權,滬深300ETF期權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境內外長期資金入市。

其中,2019年12月23日,滬深300指數衍生出的三大期權新品種齊上市,足以載入國內期權市場史冊。滬深300「期權三胞胎」包括上交所的滬深300ETF期權、深交所的滬深300ETF期權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的滬深300股指期權。

東方證券金融衍生品部副總經理張黎以黃金期權為例指出,「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結構化理財,挂鉤標的就包括黃金。由於黃金是老百姓比較熟悉的品種,且和權益、其他商品的相關性相對低一點,金融機構可以基於黃金做更多的結構化產品,實現相對較好的收益。」

記者多方採訪獲悉,外資通過QFII(RQFII)投資A股,由於投資範圍受限,不能通過境內期權進行對沖。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是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合約,該指數包含中國A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但該指數期貨難以對沖市值前100以外股票的下行風險。

我國衍生品市場正處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時期,李正強認為,「爭取未來3至5年在主要品種上實現『一全兩通』,即期貨、期權和互換工具體系完整,期貨與現貨市場連通,境內與境外市場連通。」

外資對沖剛需2019年以來,隨着金融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際資本參与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有所提高,但總體規模佔比仍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23日,滬深300指數「三胞胎」期權產品齊上市,金融期權市場進入多標的運行新階段,投資者風險管理工具得以進一步豐富。

方星海在滬深300股指期權上市活動上指出,深化投資者參与,既要培育和發展國內的產業和機構投資者,也要吸引境外投資者廣泛參与我國期貨市場。

期權市場擴容提速2019年,衍生品市場新品種上市步伐顯著加快。截至年底,中國衍生品市場上市品種達到78個,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協同發展的局面。

期權擴容成2019年衍生品市場「迎新」亮點。

「滬深300指數是市場主流指數之一,常作為許多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某期貨資管公司衍生品部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道,此次滬深300期權產品的擴容,將會有助於提升存量和增量期權資管產品的規模。

「當前,我國衍生品市場發展還具有不充分、不平衡、不完善的特點。」大連商品交易所李正強此前對記者表示,「不充分」體現在很多大宗商品領域還沒有上市衍生品工具,「不平衡」體現在商品期權市場發展滯後於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呈現「自然人客戶多,法人客戶少;貿易商多,生產商少;境內客戶參与多,境外客戶參与少」的局面。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對於股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常常是「談空色變」。

原標題:衍生品市場擴容加速

證監會前主席肖鋼在2019年11月30日的期貨大會上公開指出,衍生品市場是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該加強頂層設計,突破「衍生品市場是壞孩子」的觀念束縛,加快制度供給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充分發揮衍生品市場在抵禦經濟下行風險中的作用。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着投資者的增多,未來滬深300指數系列期權成交量和持倉量都會越來越大,而滬深300股指期權更有機會成為現有期權產品中最活躍的交易品種。

當前,外資持倉A股主要是通過QFII(RQFII)和滬/深港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QFII+RQFII持有A股的市值超過6000億元,加上陸股通1.15萬億元的持股,外資持有A股市值已接近1.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約3.3%,占流通市值約4%。

機制尚需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但同時也需要逐步完善交易規則和監管體系,培育市場交易主體,然後再逐步對外開放。」上述證券公司總裁指出。

記者獲悉,目前各交易所已將監管精神細化成上市新品種清單。期權產品方面,菜籽粕、動力煤、玻璃、原油等期權品種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規劃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衍生品擴容腳步不會停歇。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公開講話中特別提到,「進一步加大品種供給,豐富衍生品工具體系」。

據了解,外資對沖基金習慣於「持有股票多頭+衍生品對沖」的模式。實際上,在滬深300指數相關的期權品種推出之前,市場上只有2015年推出的權益類期權——50ETF,難以滿足專業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

今日关键词:帝汶岛海域地震